不同课程体系BPhO 考后如何规划?

随着2025年BPhO Round 1落下帷幕,许多考生开始思考:“我接下来该做什么?”
而对尚未参赛或计划冲击2026年BPhO的学生而言,一个更严峻的现实是:BPhO已进入“精英准入制”时代——能否参赛,不再只靠报名,而是取决于你在前置赛事中的表现。

一、按课程体系定制:BPhO考后/备考规划

1.IGCSE 学生(9–10年级)

现状:未系统学习微积分,计算能力较弱,物理知识停留在基础层面。

目标路径IPC → SPC → BPhO R0 → BPhO R1

行动建议

第一阶段(3–6个月):系统学习 A-Level 物理全部内容(尤其力学、电学、波、热学);

第二阶段:同步补足 微积分基础(导数求速度/加速度、积分求功/电荷量);

第三阶段:冲刺 SPC(Senior Physics Challenge),争取获奖以锁定2026年R1名额;

第四阶段:针对BPhO高频考点(如简谐振动、RC电路、光子能量)专项突破;

训练重点:提升计算速度与单位换算准确性,进行大量真题限时模拟。

2.A-Level 学生(11–12年级)

现状:知识框架完整,但深度不足,微积分应用不熟练。

目标分数65+分(稳拿金奖),冲击75+(超级金奖)

行动建议

深度理解课本外内容:如极坐标运动、热力学循环、电磁感应综合模型;

强化微积分工具:熟练运用  和  解决变力、变电流问题;

真题训练:精刷 近10年 BPhO R1 真题,每道大题做到“能讲、能推、能验”;

时间管理:模拟2小时限时训练,确保Section 1快速拿满50分,Section 2完整作答2题。

3.AP 物理学生(美高体系)

优势:计算能力强,熟悉选择题节奏;短板:知识广度不足(如近代物理、材料物理)。

目标分数60+保金奖,70+冲超级金奖

行动建议

拓宽知识面:补充BPhO特色内容(如半导体电阻率、辐射剂量、折射全反射);

转换题型思维:从“选择题”转向“开放推导”,练习用数学语言表达物理过程;

发散思维训练:多做“无标准答案”的建模题(如估算桥梁承重、设计冷却系统);

搭配Physics Bowl D2组别:两者互补,提升综合竞争力。

4.IB 学生(DP阶段)

优势:概念解释能力强,科学写作规范;短板:计算速度慢,过度依赖文字描述。

目标发挥思维优势,冲击超级金奖(Top Gold)

行动建议

提速!提速!提速!:BPhO是“快准狠”的竞赛,IB学生需刻意训练解题节奏;

减少文字,增加公式:用  等公式代替冗长解释;

强化数学推导:IB物理偏重“Why”,BPhO看重“How”——必须会推导,不能只说结论;

重点突破Section 2:利用IB TOK/EE培养的逻辑能力,在大题中展现结构化思维。

二、2026 BPhO 前瞻:“抢位战”已全面升级!

核心变化:中国区R1名额锁定3000人!

名额类型 数量 获取方式
优先通道 2900人 在 SPC 或 IPC 中获奖 的选手优先获得R1资格
补漏通道 100人 Round 0 成绩全国前100名(无论是否获奖)

深度解读

IPC/SPC不再是“练手赛”,而是决定你能否参赛的关键战役

即使你物理天赋极高,若未在IPC/SPC获奖,也无法直接报名R1

Round 0虽保留100个名额,但竞争将异常激烈(预计需≥20分才有机会);

2026年起,BPhO R1 = 邀请制 + 精英赛

三、BPhO 竞赛详情速览(2025–2026)

考试时间与形式

轮次 时间 时长 形式
Round 1 2025年11月4日 17:00–19:00 160分钟(实际执行为2小时) 个人笔试,无实验
Round 2 2026年2月21日 14:00–17:00 3小时 邀请制,仅Top Gold可参加

试卷结构

Section 1:约20题,总分88分,任选累计50分作答(最高得50分);

Section 2:4道大题,每题25分,任选2题作答(最高得50分);

满分100分

奖项设置

奖项 全球比例 中国赛区比例
超级金奖(Top Gold) 前2%
金奖(Gold) 前8% 前5%
银奖(Silver) 前15% 前10%
铜奖Ⅰ(Bronze I) 前25% 前15%
铜奖Ⅱ(Bronze II) 前40% 前30%(成绩优异奖)

注:中国赛区奖项独立评奖,获奖比例更高,但申请海外名校时仍以全球奖项为准。

2026年IPC&SPC Online报名已开启!扫码领取报名表

扫码免费领BPHO历年真题+推荐书目pdf+必备公式表

历年真题

备考书单